4.1.2 設計目標
步行通行機能最基本的訴求為確保行走過程之連續性與安全性,依據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對於步行規劃所訂定的七項目標,亦符合人行環境的基本訴求,本手冊納入作為人行環境之規劃設計目標。
- 步行安全性(Pedestrian Safety):
人行環境步行安全達成方式基本上可透過:人車分離(平面分離、垂直分離、時間分離)、安全設計(止滑、耐壓等)等方式達成。人行環境中若設有階梯,其級寬、級高應維持一致尺寸。 - 步行安穩性(Pedestrian Security):
人行環境的夜間照明、路口的安全視距及避免死角空間的形成等,應提供行人安穩的步行空間。 - 步行方便性(Pedestrian Convenience):
人行環境提供足夠的設施,除步行外,考慮行人停留及活動的空間,維繫使用者的方便性。 - 步行連續性(Pedestrian Continuity):
鄰近地區人行設施應儘量維繫高程、設計元素、色彩、質感等連續性。 - 步行舒適性(Pedestrian Comfort):
人行環境應以提供舒適之外部環境、考慮行人之安全,並以無障礙環境設計為原則。為避免長距離步行者可能產生不適,應適當設置休息區並設置座椅,休息區應與主要人行道空間區隔。 - 系統一致性(System Coherence):
人行環境相關設施使用及操作方式儘可能統一,避免使用者因位置改變需重新熟悉使用方式。 - 吸引力(Attractiveness):
人行環境之鋪面、植栽、街道傢俱(包含:休憩座椅、標示系統、垃圾箱、花台及燈具等)之型式風格、顏色及材質應與周圍環境景觀配合,且應儘量選具當地特色之元素。
4.1.3 功能特性
完善的市區人行系統除具備安全、連續、便捷的步行動線連結體系外,並應兼具串連活動據點、增加都市景觀、生態綠化、都市防災等功能,詳表4-1-1。
4.1.4 人行(道)設施基本型式分類
受限於不同的環境條件,衍生出多種型式之行人步行空間之斷面配置,更因近年提倡綠色交通,腳踏自行車道亦可能設置於人行道空間。表4-1-2列出七種基本型式,其中退縮騎樓地作為行人通行雖非本手冊主要研訂之範圍,但此類型之空間卻普遍存在於都市環境當中,故進行道路規劃時仍應將路側是否有騎樓空間納入考慮。另於人行道側設置退縮空間者,也應將人行道相關設施設計配合退縮空間共同考量,以塑造地區特色。
表4-1-1 人行環境功能特性及環境塑造元素表
功能特性 |
說 明 |
環境塑造元素 |
---|---|---|
環境 |
提供行人交通、購 物、社交、休憩等活 動場所。 |
˙地坪鋪面 |
步行 |
步行空間由建築、植 栽、騎樓等元素所構 |
˙騎樓 |
行為 |
由人行設施( 道) 串 聯活動據點,形成人 |
˙商業活動 |
步道 |
利用景觀設施塑造 |
˙植栽 |
生態 |
利用綠化及鋪面材 |
˙連續綠帶 |
都市 |
利用人行道體系構 成都市救援、避難動 線,提昇都市防災功 能。 |
˙無障礙的動線 |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民國92 年)「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
[ 表4-1-2 人行(道)斷面配置基本型式分類表基本型式 特點說明 斷面示意 ]
4.1.5 人行環境設施項目
人行環境相關設施種類繁多,在形塑整體空間品質上有直接的影響,將 人行環境設計元素依據功能類似或可彼此輔助者,分為環境基礎、交通、服 務、資訊、景觀及管理維護六大類之相關設施,詳表 4-1-3。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