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人本道路資訊網LOGO



8.4 設計參考圖及案例

  優良之道路交叉口設計能促進車輛與行人流動效率與安全性,因此改善不 良道路交叉口為提升市區道路運轉效率之重點項目之一。從行車角度考量,簡 化路口動線並增加人、車反應時間與反應距離為改善道路交叉口主要操作方式; 從行人角度而言,則以縮短路口穿越距離並擴大路口停等空間面積為符合人本 精神的改善方式。

  本節設計參考圖以小型路口、大型正交路口與大型斜交路口為主體對象, 分別提出配置圖供參考;設計案例部分則從台北市成都路與中華路路口改善、 台北市信義路與敦化南路路口改善,以及參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NACTO)出版之Urban Street Design Guide,整 理出改善道路交叉口基本三點原則:

  1. 道路儘量修正為直角交會,減少視野上之死角。
  2. 擴大路口停等空間面積來縮短行人路口穿越距離,必要時於路段中設置庇 護島保障行人分段穿越安全。
  3. 避免多支道路交會於一點,實務若遇此情況時,優先考量將小於45 度夾角 之道路調整轉向,避免與其他向道路交會或將其改為步行空間或單行道。

8.4.1 設計參考圖

  道路交叉口交叉型式眾多、交角各異,設計應以儘量分離人行、自行車 及機車動線,使行人能以最短距離及時間穿越路口至對向為優先,並儘量設 置庇護島提供庇護為原則,設計需涵蓋的元素:行人穿越道、自行車穿越道、 機車待轉區及庇護島。

  以下參考圖係以四叉路口為基準,舉例小型路口與較寬闊的大型路口平 面圖作為設計參考,應用在三叉或是五叉以上路口時皆是相同原則辦理。

一、小型路口

  道路寬度通常在15 至20 公尺間、各支為2 至4 車道、人行道寬度 2.5 公尺以下,由於道路寬度較小正交路口與斜交路口的配置無差異, 通常路口處不設置分隔島與機車待轉區、自行車穿越道,機車可直接於 路口轉向、自行車係與機動車輛混用,詳見圖8-4-1。

圖8-4-1 小型路口配置範例

圖8-4-1 小型路口配置範例

二、大型路口

  道路寬度通常超過20 公尺、車道數為6 車道以上,人行道寬度通 常較寬(超過2.5 公尺)、自行車可與行人共用人行道、機車需採兩段式 待轉,一般會將自行車穿越道及庇護道納入設計考量,由於路口寬度受 斜交路口交角影響,路口寬度及行人通過路口的距離因交角變小而增長, 故區分為正交路口與斜交路口,差異說明如下。

 1.大型正交路口:

  行人穿越道係與道路正交,通過路口距離最短,建議道路中央 設置庇護島可縮減行人單次穿越路徑的長度,詳見圖8-4-2。

圖8-4-2 大型正交路口配置範例

圖8-4-2 大型正交路口配置範例

 2.大型斜交路口:

  為儘量縮小路口寬度及行人通行路徑,在未設置庇護島的分支, 為使行人能以最短路俓穿越至對向,行人穿越道採與道路正交方式 劃設,在有設置庇護島的分支,行人穿越道可採Z 字形劃設,或採 與斜交分支同向的角度劃設,行人通過路口距離雖增長,但行人穿 越道與行人行進路俓較為一致,茲舉60 度斜交路口為範例,詳見 圖8-4-3。

圖8-4-3 大型斜交路口配置範例

圖8-4-3 大型斜交路口配置範例

  三叉或是五叉以上路口、角度大於60 度的斜交路口,皆是比 照上述大型斜交路口之處理原則辦理,以儘量縮小路口寬度及行人 通行路徑之作法為最有利行人通行之配置。以下茲舉60 度斜交的 三叉、五叉路口配置,及分支寬度不同的正交路口,作為參考案例, 分別詳見圖8-4-4 及圖8-4-5。

圖8-4-4 三叉斜交路口配置示意圖

圖8-4-4 三叉斜交路口配置示意圖

圖8-4-5 五叉斜交路口配置示意圖

圖8-4-5 五叉斜交路口配置示意圖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