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 - 考評作業說明

回上頁

114年
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 - 考評作業說明

一、實施依據及目的

依據「市區道路條例」第四條內政部為市區道路之中央主管機關,為促使地方政府重視市區道路養護品質及有效推動建構市區道路人行道之無障礙環境,並積極督促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落實執行清查及改善工作,以提升市區道路服務品質及提供用路人尊嚴、安全、舒適、無障礙之人行環境,特訂定本考評計畫作為督導考評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辦理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

二、考評範圍及對象

(一)考評範圍

1.市區道路養護管理考評以都市計畫公布之法定道路全寬為原則,但三年內完工之新闢或拓寬道路不得列入考評範圍。

2.市區道路人行環境之建置與管理績效考評範圍由各縣市政府將鄰近之鄉鎮區整合為一大區域,依縣市別行政區大小由各縣(市)自行劃分區域,直轄市型劃分為3區,縣市型劃分為2區,而省轄市及偏遠地區則全區受評。

(二)考評對象

考評實施對象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金門縣及連江縣等22個縣市。

三、考評分組

(一)直轄市型:

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

(二)縣市型依113年度考評成果進行分組:

1.甲組:新竹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屏東縣、宜蘭縣、澎湖縣、金門縣

2.乙組:基隆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嘉義縣、花蓮縣、臺東縣、連江縣

四、委員組成

考評委員組成包括國土管理署(含召集人及副召集人1人,由國土管理署派任)、交通部、警政署、社福團體、專家學者等,其委員組成與人數依據不同考評項目變動調整,圖1為各項考評項目的委員組成示意圖,建議組成名單如表1所示。

 

圖1 各考評項目之委員組成示意圖
圖1 各考評項目之委員組成示意圖
表1 各考評項目委員建議組成名單與人數整理表
表1 各考評項目委員建議組成名單與人數整理表

五、實際作為考評路段、街廓及學區選取原則

實際作為考評路段、街廓及學區選取方式依據下列原則辦理:

(一)道路樣本之選取以「考評區」為單位,各縣市依自提考評志願逐年依序進行考評,「直轄市型」共計劃分為3區,「縣市型」共計劃分為2區,而省轄市、花蓮、臺東、澎湖、金門及連江地區所轄鄉鎮市區全數受評,每一鄉鎮市行政區提報路段不得超過3

(二)直轄市型需提報2街廓進行考評;縣市型需提報1街廓進行考評(金門及連江除外)

(三)直轄市型及縣市型皆需提報2學區,考評前3個工作日以三方視訊會議方式(國土署、縣(市)政府代表、鋪面學會)進行抽選。由縣(市)政府代表於提報的2個學區中隨機抽選1區進行考評。

(四)縣市型於考評區內共提報10條樣本,每一鄉鎮市行政區提報路段不得超過3

縣市型選取2條兼具道路養護及人行道路段(包含省道或縣道);金門及連江則選取2條兼具道路養護及人行道路段。

註:考評抽選路段若為省道或縣道,管養若非由縣(市)政府自行管養,則道路養護及交通工程項目不進行評分。

(五)民眾票選路段

1.民眾提報及票選考評路段期間自113年10月15日至113年11月8日止。

2.民眾提報路段中票選前2名之路段,將納入今(114)年度考評路段,並納入該年度考評結果,惟相關票選結果經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查核後,若【不符】民眾票選規定「須立即改善」之路段(係指目前狀態良好,不須立即改善),將會於票選路段中重新擇定須改善之路段進行考評。(若票選結果有同票之情形,將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評定之。)

3.民眾票選之路段長度將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定其中300~500公尺進行考評。

4.民眾票選之路段「道路養護」項目將羅列缺失並納入115年度政策作為檢討改善狀況進行追蹤,不納入114年度實際作為之評分。

(六)自提改善路段

1.直轄市型與縣市型各縣(市)自提1待改善路段,自提道路提報長度為500公尺以上。

2.114年度提報之自提改善路段,將納入2年後(116年度)之考評成績,進行加分或扣分(人行環境總成績至多±1分)。[若2年後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如期辦理道路考評時,將於下次考評時進行改善後之評核

3.114年自提改善路段由縣(市)政府於116年度實際作為現地考評時以大字報方式提供改善前之照片並輔以文字說明,詳細說明改善情形及相關執行困難,考評委員將於2年後(116年度)赴現地進行實際評核,比較路段改善前、後之進步或退步幅度,並給予相對應之評分。

4.113年度前之自提改善路段若因縣(市)政府執行時程無法配合考評,得函文國土管理署申請路段抽換,考評後經國土管理署核定加減分之分數(人行環境總成績至多±1分),加分成績以8計算,並請縣(市)政府於現地考評時以大字報方式提供改善前之照片並輔以文字說明,以作為委員評分依據,相關評分內容詳見附件三「自提改善抽換路段改善幅度評核表」。.

提供考評路段與抽樣數量之原則整理如表2所示。

(七)路段、街廓及學區現地考評將於同一日辦理,考評當日由縣(市)政府進行簡報說明後,赴現地考評,實際作為考評時間分配如表3所示。

(八)自提道路中提報長度為500公尺以上,且其中設有人行道之長度以(單側)至少300公尺以上為原則(道路與人行道長度不符前開規定者,人行環境成績以8折計列;道路寬度受限時,得以騎樓代替人行道),其雙側皆為受評範圍。提報道路得分年分段提報(同一年度僅能提報一路段,同路段跨不同行政區可提報,但不得連續),單一考評區之受評路段2次內不得重覆,所有提報路段不得為110年至113年度之受評路段,而提報之受評路段若為歷年(97年至113年)考評中未提出之路段,每提出一條人行環境項目總分加0.2分(省道及縣道未納入加分,若省道或縣道為縣(市)府管養則不在此列)。[註:若113年有相關具體改善作為可連續提報]。

(九)提報道路應以人口聚居或活動密集區為優先,例如交通運輸主要場站、商業中心區、行政中心、學校、主要醫療院所、公園、廣場等區域,且各縣(市)考評區所提報道路中應至少有4條位於鄉鎮市中心區主要運輸場站(如火車站、客運總站、轉運站、捷運站等)、醫院或行政中心周邊;不宜為尚無居民進駐或使用之人行道,若現地發現行人使用需求過低,由召集人或副召集人判斷後選擇其他提報道路進行考評

(十)實際作為考評時由召集人或副召集人指定考評路段之起迄位置,每一考評路段長度以至少300公尺為原則。考評路段之選擇,以能充分反應本考評目標為優先考量。

表2 提供考評路段與抽樣數量之原則
表2 提供考評路段與抽樣數量之原則
表3 各組別縣(市)實際作為路段考評及街廓考評時間分配
表3 各組別縣(市)實際作為路段考評及街廓考評時間分配
圖2 單一考評區提報路段提報規則
圖2 單一考評區提報路段提報規則

六、街廓考評

(一)直轄市型

1.各直轄市於當年度考評區(A區)中自提2街廓進行評核。

2.街廓考評提報路段以3個路段以上為原則,且單一路段需100公尺以上,路段須具備連續性,總長度應達1.4公里以上。

3.直轄市型街廓考評所提路段若與歷年已受評之街廓路段重疊,提報之路段長度須為[1.4公里+已受評路段(並以300公尺為上限)]。

4.評核街廓不得與現地考評提報受評路段重複。

5.考評範圍宜有:政府機關、民生設施管線營業處所或服務據點(如電力、瓦斯及自來水等)、區域醫院、車站(不含公車站牌)、學校、連鎖超市(至少全聯或美廉社以上規模)、百貨公司、郵局或銀行、路外停車場、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健身中心、游泳池、公有體育館、觀光區或公園之節點。

6.本街廓考評採獨立計分,滿分為100分,其受評項目包括道路養護(15%)、人行環境(45%)、交通工程(25%)、停車規劃與管理(5%)及節點及門牌數(10%)。

7.除節點及門牌數外,原則每一路段獨立評分,總分為各分項目依權重計算之分數。

8.該街廓考評範圍之缺失將列入114年度追蹤改善查核之項目。

(二)縣市型(金門及連江除外)

1.各縣市型於當年度考評區(B區)中自提1街廓進行評核。

2.街廓考評提報路段以3個路段以上為原則,且單一路段需100公尺以上,路段須具備連續性,總長度應達1公里以上。

3.縣市型街廓考評所提路段若與歷年已受評之街廓路段重疊,提報之路段長度須為[1公里+已受評路段(並以300公尺為上限)]。

4.評核街廓不得與現地考評提報受評路段重複。

5.考評範圍宜有:政府機關、民生設施管線營業處所或服務據點(如電力、瓦斯及自來水等)、區域醫院、車站(不含公車站牌)、學校、連鎖超市(含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郵局或銀行、路外停車場、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健身中心、游泳池、公有體育館、觀光區、公園或市場之節點。

6.本街廓考評採獨立計分,滿分為100分,其受評項目包括道路養護(15%)、人行環境(45%)、交通工程(25%)、停車規劃與管理(5%)及節點及門牌數(10%)。

7.除節點及門牌數外,原則每一路段獨立評分,總分為各分項目依權重計算之分數。

8.該街廓考評範圍之缺失將列入114年度追蹤改善查核之項目。

(三)街廓考評提報路段以3個路段以上為原則,且單一路段需100公尺以上,路段須具備連續性,相關街廓考評線型基本配置型式如圖3所示,其他特殊情形將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另案檢討認定之。

圖3 街廓考評線型基本配置型式示意圖
圖3 街廓考評線型基本配置型式示意圖

七、學區考評

(一)各縣(市)於當年度考評區中自提2學區(直轄市為A區,縣市型為B區),將於學區考評前3個工作天上午10:00-10:30,以三方視訊會議方式(國土署、縣(市)政府代表、鋪面學會)進行抽選。由縣(市)政府代表於提報的2個學區中隨機抽選1區,並當場公布結果,鋪面學會將全程錄影存查,確保程序透明與公正。

(二)評核之學區得與街廓考評提報受評街廓銜接,惟以國、中、小學之通學廊道為優先考評。

(三)本學區考評採獨立計分,滿分為100分,其受評項目為通學安全性(100%)

(四)「通學安全性」主要考評內容如下,相關檢核內容詳附件三:

1.重點路口安全性:由縣(市)府於學校周邊擇1重點路口進行考評。

2.通學路廊完整性:各學區擇3主要通學廊道,每條通學廊道自校園圍牆外起算150公尺(不含環校道路),委員將沿該路徑進行現地考評,考評範圍為一個街廓至少包含環校人行道及150公尺之通學廊道

(五)該學區考評範圍之缺失將列入114年度追蹤改善查核之項目。

圖4 學區考評通學廊道路徑示意圖
圖4 學區考評通學廊道路徑示意圖

八、評分方式

(一)直轄市型以「政策作為」、「實際作為」與「秘密客問卷」,三方面評估各直轄市於市區道路養護與人行環境整合作為表現;縣市型以「政策作為」與「實際作為」兩方面評估各縣(市)於市區道路養護與人行環境整合作為表現,將以權重加總分數代表該縣(市)整體表現,各考評項目配分分配詳見附件一。

1.直轄市型:考評權重分配為「政策作為」佔30%、「實際作為」佔68%(路段考評17%、街廓考評34%、學區考評17%),而「秘密客問卷」佔2%。

2.縣市型:考評權重分配為「政策作為」佔40%與「實際作為」佔60%(路段考評30%、街廓考評15%、學區考評15%),其中,金門及連江考評權重分配為「政策作為」佔40%與「實際作為」佔60%(路段考評45%、學區考評15%)。

(二)「政策作為」部分由各受評縣(市)依據評分表自評分數後,檢具相關資料為佐證,佐證資料須依據「政策作為書面審查資料綱要架構建議」整理成冊(頁數以100頁為原則,不足表達部分以電子檔方式檢送附件以供查核)。另將辦理「政策作為」審查座談會議,會中將由各縣(市)代表就政策作為之「特色面」「執行面」提出簡報,再由考評委員就各縣(市)所提供之佐證資料與簡報內容進行評分,具體考評項目內容詳見附件二。

(三)「實際作為」由考評委員親至各縣(市),聽取縣(市)簡報並前往抽選道路依據評分項目內容進行現地勘查及評分,具體考評項目內容詳見附件三。

圖5 直轄市及縣市型評分方式示意圖
圖5 直轄市及縣市型評分方式示意圖

九、各縣(市)辦理示範觀摩機制

(一)直轄市型採公開抽籤方式決定辦理觀摩順序。

(二)縣市型優等縣市由國土管理署邀請辦理示範觀摩,且三年內不得重複。

(三)辦理觀摩縣市得選擇當年度是否進行考評,未執行考評之年度總成績以上一年度分數計算。

(四)同時辦理觀摩及考評之縣(市)當年度考評總成績0.5

(五)辦理示範觀摩縣市,需配合提供成果海報、成果簡報、會議場地及現地參訪地點,並派員進行解說。

(六)主要邀請觀摩對象包括各縣(市)主要承辦人員及里長。

(七)已於110年度辦理抽籤,114年度執行示範觀摩縣市為:臺北市。

十、考核結果獎懲

本部將函送考評結果,建議受評縣市納入考績獎懲,獎懲主要對象為相關機關主管、業務主管及承辦人員,建議獎懲標準如下:

(一)建議獎懲標準如下:

等級

考評成績

建議獎懲

優等

達90分以上者

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機關主管嘉獎二次

甲等

達85分以上未達90分者

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機關主管嘉獎一次

乙等

達70分以上未達85分者

不予敘獎

丙等

未達70分者

記申誡一次

2.分組分項獎勵建議

分組

分項

考評成績

建議獎勵

直轄市型

縣市型甲組

縣市型乙組

政策作為

達85分以上

分項第一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分項第二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道路養護

分項第一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分項第二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人行環境

分項第一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分項第二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交通工程

分項第一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分項第二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街廓考評

分項第一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分項第二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分項第三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一次

學區考評

分項第一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記功一次

分項第二名:業務主管及主要承辦人員嘉獎二次

3.除主要業務主管及承辦人員外,其他配合人員亦請各獲獎單位給予獎勵。

4.縣市型乙組第一名及第二名,於下一年度(115年)進入甲組;114年度甲組後兩名,於下一年度(115年)則變更為乙組。

(二)依各類型縣市成績優良之單位,舉辦公開儀式進行表揚,獎勵內容如下:

1.考評成果總成績經評定為優等、甲等者,將頒發「114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獎座。

2.公布「政策作為」、「道路養護」、「人行環境」、「交通工程」等各項成績考評分組前二名,並頒發獎座或獎牌,惟該項成績需達85分以上。

3.「街廓考評」直轄市公布街廓成績前三名,縣市型甲組及縣市型乙組公布街廓成績前二名,並頒發獎座或獎牌,惟該街廓成績需達85分以上。

4.「學區考評」公布各分組之學區成績前二名,並頒發獎座或獎牌,惟該學區成績需達85分以上。

5.公布人行環境考評成績前二名之鄉鎮市,並頒發獎座或獎牌,惟該鄉鎮市提報路段須≧2條,且人行環境成績須達85分以上。

6.人本環境改善推動:縣市政府可推薦當地積極參與推動人本環境改善、建立友善街區之地方人士,頒發貢獻獎

7.「民眾票選路段改善幅度」經考評委員審核後,將選取3個路段頒發獎狀予改善最具挑戰性且整體完成度最佳的縣(市),以鼓勵各縣(市)積極提升道路品質,特別針對民眾關注度高且使用頻率高及改善難度較高的路段進行優化。

(三)經獲選為優等、甲等之縣市,將於115年度道路建設相關計畫項下增額補助經費如下:

 

直轄市型

縣市型

優等

一千萬元

一千萬元

甲等

七百萬元

(四)進步獎:依據各直轄市及縣(市)與113年度相較下有明顯進步情形,將於115年度道路建設相關計畫項下增額補助經費七百萬元

(五)考核結果函送行政院主計總處納入114年度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計畫與預算之考核成績計算,依整體考核結果增減一般性補助款。

十一、考評結果

將登錄於本部國土管理署網站。

十二、協調配合事項

(一)行程中如需協助租用交通工具、代訂住宿及午餐便當,請受考評機關協助配合,並檢附收據向社團法人中華鋪面工程學會核銷。

(二)如因天災或事變等不可抗力不可歸責之事由必須延期考評,社團法人中華鋪面工程學會將另行電話通知受考評單位。

(三)請各受考評單位密切配合社團法人中華鋪面工程學會之相關聯繫及協助事項。如有業務準備或其他配合疑義,請與該學會或承辦人聯繫:

單位

承辦人員

電話

傳真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

科員 魏郁涵

(02)87712825

(02)87712833

社團法人中華鋪面工程學會

專案經理 李家春/林珈汶

(03)4269270

(03)422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