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

回上頁
  • 2024-05-03
  • 觀看人數 137

人行道.幸福到

保障行人道路便利與安全的設計:人行道,幸福到!

現在的道路環境跟以前很不一樣,對行人的通行已經越來越友善,比起以前著重車輛通行的道路設計,現在的道路更加強行人的用路權,中間其實有很多實質的人行道路設計標準與規範,讓我們的道路能真正保障行人的便利與安全,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規範標準來保障行人吧!

內容包含:

一、起始畫面:

小萍:小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在的道路環境跟以前很不一樣,現在對行人的通行很友善耶!
小路:小萍,當然啦!比起以前看重車輛通行,現在的道路更著重於行人的用路權,事實上有很多的設計標準與規範,讓我們的道路能真正保障行人的便利與安全喔!
小萍:是喔?我知道你是人本道路專家,那趕緊跟我介紹有哪些相關的規範吧!
小路:沒問題,跟我一起來吧!

二、地圖選單

小萍,讓我帶妳一起來看看有那些很棒的道路設計,可以確保行人的安全與便利喔!
請點選你有興趣的地方,來看看人行道路設計的秘密吧!

可選擇內容中任何一項說明~

三、內容:

  1. 行人庇護島:妳想想看,馬路的車道寬度如果到達十五公尺的話,對弱勢行人,像是老人家,或是些行動不便的人來說,是會來不及再一次綠燈的時間就順利過馬路的,這時候透過設置「行人庇護島」,讓來不及通過的行人,在行人庇護島上面暫時等待,等下一次的綠燈再繼續通行喔!
  2. 行人穿越線:讓我來考考妳吧!妳知道行人穿越線有兩種嗎?一種是枕木式的橫向紋路,一種是斑馬式的斜向紋路,請問其中設置在「路口」與「路段」的各是哪一種? 請將正確種形式的行人穿越線,拖曳到右邊的框框中後,點選右下角的提交,看看你的答案是不是正確喔!
  3. 友善弱勢行人穿越:我們來詳細看看友善弱勢行人穿越的部分,弱勢行人就是像老人或是行動比較緩慢的行人; 我們先來看看左邊這個圖,這是一個弧度很大的路口,我們放大來看路緣的部分,為了方便弱勢行人通行,我們可以把路口改成右邊的樣式,這樣可以縮短行人穿越道的長度。 再來我們拉遠來看這兩種路口,除了改善路緣的形狀外,我們可以設置行人庇護島,設置完庇護島後,弱勢行人會從原本一次通過馬路的時間,變成可以兩段式通過,大大提升行人的安全性與便利性喔!
  4. 路緣斜坡:路緣斜坡」就是人行道或交通島平順銜接到車道的平緩斜坡,畫面上是以前常被使用的路緣斜坡設計方式; 不過,這種方式很容易因為車輛轉彎時,駕駛的距離判斷或是內輪差的問題,威脅到行人的安全。 目前建議的路緣斜坡方式是採用雙向斜坡道設計,可以避免轉彎車輛所造成的危險,而且斜坡也能筆直對齊行人穿越道!
  5. 視障者路口引導:針對視障者路口引導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以往沒有導盲磚或相關的引導方式,會造成視障者過馬路的障礙! 現在有了地上的導引系統,讓視障者真正可以透過導盲手杖,精準判斷行人穿越道的位置喔!
  6. 專用標誌:再來看看行人專用標誌,我們來玩個小測驗,讓我考考妳,畫面上哪個才是行人專用標誌呢?請點選正確答案後,按下右下角的提交送出答案。 其實兩個都對喔! 很棒喔!以上皆是呢!
  7. 這邊我們來看「公共設施帶」:們在人行道上常為了滿足行人更多通行時的需求,會設置燈柱、街道傢俱、行道樹、消防栓或垃圾桶等,此時我們會設置在靠車道邊緣之「公共設施帶」上。 公共設置帶寬度以一點五公尺為宜,最小要大於零點八公尺,這樣才能留給行人更多的通行空間。 另外針對行道樹的植栽設計,也是公共設施帶上的重要項目,其中保留給行人通行寬度最小是一點五公尺,才能保持行人通行的安全與順暢!
  8. 淨高與進水格柵或化妝蓋板:人行道上方若有設置招牌、指示牌等等,其淨高應該要留二點一公尺以上,才不會像畫面上的招牌一樣,行人的肩膀甚至頭部都有直接撞上的危險! 另外我們來看看地板上的淨水格柵,設置的數量應該盡量精簡,進水格柵長邊與行進方向是垂直的,我們放大來看,開孔短邊也應該小於一點三公分。 不過整個淨水格柵的使用也在改變,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從原本孔隙很大的水溝蓋板、到淨水格柵與化妝蓋板,對行人的安全真的是越來越重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