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門戶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
工程宣導影片
臺北市亮點計畫-東西門戶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
台北市亮點計畫-東西門戶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
施工前後對比照
1. 華山區亮點景觀
2. 忠孝東路華山廣場前
3. 忠孝東路134巷西側
4. 華山町前
5. 忠孝國小公車站
6. 忠孝新生4號出口
7. 北科大校門至新生南路
8. 忠孝東路林森南北路口
9. 忠孝東路紹興南北路口
10. 忠孝國小前
近年來台北市積極推動東、西門戶計畫,計畫內容相繼落實,著重於個別區域之環境改善與交通系統,缺乏針對兩區間之交通系統及人本環境之規劃。綜觀現況台北市交通系統,以忠孝東路作為串連兩大計畫的主要道路,不論是都市發展的脈絡、資源的分布、區位的象徵,都具備亮點計畫之條件,期望未來忠孝東路能夠成為台北市具特殊性及代表性的友善人本道路。
(一)東、西門戶計畫之串連
東、西門戶計畫帶動都市形象、產業、生活品質各方面的發展,東門戶以「擴大生活圈及影響力」為概念,透過南港轉運站啟用、建構流行音樂及文創產業、建設公共住宅社區等計畫,成為台北市新興的生活圈;西門戶則以「西區是台北的根」為基礎,以北門為核心收納周邊各種重要歷史景點,綜合考量文資保存、都市景觀、交通等,活化,完成多面向、多議題整體規劃。
東、西門戶計畫各有不同議題與定位,但非單獨的存在,就整體都市發展而言,東、西區體現台北都市發展的脈絡,如何透過良好的交通系統及人本環境將兩區串連,將會是接下來重要之議題。本計畫期望以忠孝東路為先驅示範道路,建構更友善的人本環境及新規格的道路空間,銜接起未來東、西門戶的發展。
(二)發展潛力與資源整合
由日治時期的都市計畫圖(圖2)發現,忠孝東路為舊城區生活圈向外發展的第一線,因此沿線保留許多文化及產業的痕跡,包含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瑠公圳公園、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等等(圖3),經由歷史空間再生利用,展現不同時代共存的風貌。現今的忠孝東路周邊商圈林立,不同產業最新的資訊集中在此,可謂台北流行資訊的最前線。
(三)綜合調整與橫向溝通
由於快速發展,各項不同的計畫與需求在有限的空間發生衝突,道路、設施、商業活動壓縮人本空間,缺乏環境營造及友善人本空間,作為台北市重要之橫向發展軸線,應該以提高可及性為主,提供舒適之人行空間、加強自行車道連結、增加道路綠色環境為發展重點。
忠孝東路串接兩大門戶,本計畫以「安車樂行的人本道路」、「環境友善的韌性道路」、「善解人意的智慧道路」三大目標為主,整合捷運出入口、停車空間、人行道、公車候車空間,透過公共建設與友善環境規劃,打造新規格之道路空間,並以綠色永續的執行方式,營造具韌性的道路環境,結合現代科技,導入智慧化的設計,有效監控環境資訊及提升市民生活便利性。
一、安車樂行的人本道路
(一)成為全國人本道路典範(符合最新人本道路規範)
(二)全線人行道暢通(核心區至少維持4m寬)
二、環境友善的韌性道路
(一)全面補植與更新行道樹與植栽
(二)全線更換透水性鋪面
(三)雨水花園與連續性綠帶
三、善解人意的智慧道路
(一)智慧公車亭設置及智慧共桿(智慧IoT路燈)
(二)物聯網感測器及空氣品質感測器
(三)行動網路基地台
工程效益
忠孝東路作為台北市首要道路,是台北市交通樞紐、政治樞紐、商業樞紐、文化樞紐的匯集之道,應對忠孝東路進行全面性的現代化提升,打造「台北.光之大道」的景觀大道意象,串聯東西台北歷史縮影,在行人友善、環境友善與智慧道路等各個面向都足以成為全國首善之示範道路。
一、打造「台北四季.香榭大道」的景觀大道,改善既有人行道70,431㎡,新增46,554㎡,提升地區可及性。
二、透過廣場及公園綠地營造,可增加30,000㎡開放空間,提供市民休閒活動及優美生活環境。
三、提升自行車道路品質(人車共道)10.3km,強化綠色運輸及行車安全。
四、改善路口空間300處,創造街角廣場及安全的通行空間。
五、經由共同纜溝設置及共桿智慧化,提升道路整體景觀美質。
六、透過改善排水系統20,616m及提升硬體鋪面透水性,增加城市韌性。
七、提升整體道路空間品質,提供購物、休閒、生活通勤的優良人本環境。
( 詳細內容請見PDF檔案 )
台北市-東西門戶軸線人行環境改善計畫
忠孝東路是貫穿整個台北市的首要道路,原本捷運站出入口、公車亭、機車停車空間、電信設施等部分設置於人行道上,造成部分人行空間狹窄,以及不同使用者之空間衝突、機車停車壓迫人行空間、中央分隔綠帶不連貫、設施及天空電線混亂的關鍵課題。 本計畫預計將連貫起植栽綠帶、整併機車彎、設置公車彎、新設中央分隔島等,串聯東、西台北,打造出「台北.光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