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5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85
記錄 8
一、 會議主題:第八場專家座談會議-綠道路評估系統之廢棄物與污染指標
二、 會議時間:108 年 5 月 8 日上午 10 點 0 分
三、 會議地點:營建署 B1 會議室
四、 出席人員:共 21 位(含委員),見簽到表
五、 會議討論事項:
(一) 蔡俊鴻教授
(1) 交通污染源占空污 1/5 到 1/4,道路工程污染控制百分比小於 40%。
(2) 道路規劃階段影響行車型態,如設計坡度影響碳排放、施工長度影響總污染
量及排放強度等,採分段施工可降低衝擊。
(3) 避免對環境衝擊,是否可能空氣品質不良時停止施工。
(4) 道路設計、規範、施工品質、道路維修等影響碳排放,如鋪面刨除多污染較
多。
(5) 建議從設計開始要求,施工則可直接遵循。
(6) 建議依防治效果訂定指標權重。
(7) 市區道路民眾感受需考量,建議依民眾感受度提出指標之優先、重要性。
(8) 污染防制措施建議寫在施工日誌或編入契約計價項目。
張行道教授
(1) 空污方面,指標訂定較不完整,研究團隊會再補強,也會考慮營運階段是否
納入指標。
(2) 翻修議題於其他類別如長壽設計、管線設計等指標有提到。
(3) 指標權重議題,研究團隊 7 月份會舉辦相關專家座談會說明。
(二) 林進生特助
(1) 空污很難處理且花錢,實務做法為灑水、防塵網、草籽植生、施工機具加裝
濾煙器、機具不可使用回收油等。
(2) 土方是粉塵、揚塵的主要污染源,工地會避免土方堆置。
(3) 施工便道也是衝擊環境大的因素,回收磚瓦再使用於施工便道是減少環境
衝擊的一種作法。
(4) 噪音已有即時監測設備,業主可於契約要求設置。
(5) 噪音污染可透過選用低噪音工法來降低,例如反循環樁代替衝擊樁。
(6) 市區道路做逕流廢水處理較困難,建築工地較易,因為有水箱可貯水。
(三) 許銘志科長
(1) 依投入-過程-產出階段歸類,有些指標會跨階段,建議定義清楚。另外,回
收再利用之定義與分類需再確定。
(2) 固體廢棄物建議以清除、處理及再利用順序分類。
(3) 液體建議從水污染防治法及逕流廢水削減計畫中要求。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