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2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82
6. 景觀建議加入周邊對它的適應性,例如:韓國的隔音牆上有藤蔓。
7. 建議生物穿越性可有不同的工法。
8. 可考慮納入垂直綠化、降低溫度及增加通風等。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此系統以減碳為主軸,細類再做調整。
2. 植栽品質、種法等我們寫得不夠深入,之後會再做修改。
3. 指標可分途徑,之後會看如何將郭老師所提的東西納入指標。
(四)台北市政府:
1. 生態在市府相當重視,系統建立後會選擇適當道路做設計。
2. 人行道有彩繪是否可納入指標?
3. 由於道路考評對無障礙通道很重視,是否會與綠覆率要求產生衝突。
4. 高架道路採用高透水鋪面是否也可納入 BMP 而非只是人行、自行車道。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高透水鋪面會放在材料類。
(五)桃園市政府:
1. 由於民眾意見非常多,可否幫忙評估桃園有哪幾條道路可以適用?建議找幾
個重點示範的點,可以先行規劃。
2. 建議將智慧化道路(智慧路燈)納入綠道路評估項目。
(六)台南市政府:
1. 希望有個明確規範方面執行。
(七)高雄市政府:
1. 執行上需要明確表單、手冊。
2. 人行、自行車道的綠帶標準,加上無障礙通道,可能會縮小車道,要達到此
標準可能會有困難。
張行道教授回覆:
指標並非全部都要達到,而是能達到多少就多少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