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7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77
少,未來應給予加分。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利害關係人有很多,我們講的是附近社區,在美國,計畫開始前會邀
請周邊居民來提出意見、參與討論。
(2) 歷史文化納入加分會再思考。
(八)營建署北區工程處吳秋香:
地方經濟指標所要求的內容,可能現行工程要達成要求較難。
張行道教授回覆:
指標下面列的說明是以國外的做法可為參考,若意義不大,就不納入指
標。
(九)營建署道路組蔡亦強副組長:
(1) 討論過程中,有些項目容易量化,有些較難,應該分成一期指標及二
期指標,使大家更容易了解。在操作性上,當地材料要溯源可能較難。
(2) 從前瞻計畫中,我們一直討論管線問題,共同管溝可減少人手孔的數
量,也可增加路面平坦度,建議將共同管溝納入評估指標。
(3) 停車規劃也是前瞻計畫論的主題之一,建議納入評估指標中。
(4) 排水設計、BMPs 等設施,此類指標是否配合低衝擊開發概念。例如:
排水系統設置緩衝設施,請研究單位思考評估。
(5) 電動車基礎設施是否規定先配電配線,也可再評估。
(6) 道路有沒有機會使用再生能源,研究單位可再思考。
(7) 道路平坦度 IRI,只是一個評定工具,道路合約本身已有驗收標準,此
指標是否需要?
(8) 在施工工法選擇造成之能源消耗,評估系統有無提及?
張行道教授回覆:
當地材料並非要溯源,只是從出廠開始計算。施工工法造成之能源消
耗,含在碳排指標內。
卓高端主任:
建議可將單位道路面積人手孔數量納入評估。
(十)張行道教授回覆:
(1) 目前七類 27 項指標的數量各位有何意見?
卓高端主任: 認為可減少,等大家熟悉後再慢慢推廣。
張智元副教授: 目前架構完整度足夠,初期可先操作較容易達成的指標,應將
數量減少,並分階段推廣。
(2) 有些指標可以減少,之後可再討論,七類這個數目有沒有任何建議?
卓高端主任:
生命週期成本分析與資產管理可合併成維修成本分析,並且請顧問公司
提供操作手冊給機關,作為日後維護發包編列之準則。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