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2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72
61 個指標中,某個指標如長壽設計的達成綠色機能程度,如何延長
壽命或安全性等。
3. 運輸距離因子,並非只考慮距離,尚須關聯運具如拖板車、卡車等及
道路狀況如省、縣、鄉道。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研究團隊曾對第一個道路工程案例,計算獲得綠道路認證的每一分需
要花多少錢。
2. 61 項指標為美國綠道路評估系統提出,本研究發展的評估架構並非
都要納入,會衡量台灣市區道路適合的指標。
蔡亦強主席:
3. 綠成本是綠道路的一小部分,要如何有系統的建立,繼而量化綠道路
的成本效益,這方面須具說服力告知工程界。
(四) 曾惠斌教授
1. 綠色內涵於 2012 年發展,已經有一段時間,參考即可。且綠色內涵
偏向工程類,文化、藝術等方面並未包含於綠色內涵中,但這些指標
也很重要。推動或建立綠道路指標時應有前瞻性,不需要太考量綠色
內涵。
2. 美國綠道路指標中,健康、運輸等類指標較難對應,太多工程項目如
路堤塹、橋梁、隧道等,可能不容易分析。建議應該可分階段進行,
或許初步階段,可以路堤塹等鋪面道路工程為主,市區道路仍以瀝青
鋪面為多。人行道也可以納入評估系統考量,市區綠道路納入人行道
應用性應該會更廣。
3. 瀝青柏油路維護方面相關綠成本,也可納入相關項目與指標。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之後找時間去工程會了解綠色內涵的項目,評估可以如何連結綠道路
指標。
楊士賢教授回覆:
2. 資料蒐集的困難點就是沒資料,在維護成本效益方面,要用什麼方法
來修路是可以被評估的,但是多久要再修則無法評估。使用者成本與
使用者數量有關,當地資料少有數據可以提供。
王維志教授:
1. 綠成本即永續成本,很難量化,有些東西不用估,只需知道是否達成
指標。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本次議題只是輔助未來指標建立時參考,給未來用的廠商知道做綠道
路會花多少綠成本。
(五) 營建署北區工程處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