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8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68
1. 會開始要求上游廠商提供具第三方認證的碳係數,逐漸落實綠色採購。
2. 已知現實的工率與油耗誤差大,會採用保守的方式估算。
3. 未來將朝於系統中設計包含如「第三方產品碳足跡認證」、「低碳差異設計」
等指標及與營建署討論建立官方資料庫的方向進行。
(五) 其他提問
1. 碳足跡計算僅基於設計資料?還是持續追蹤至完工?
(1) 陳峙霖經理:可參考綠建築,設計完成時列入候選,施工完成再給予
認證。
2. 設計與施工間落差該如何縮小?
(1) 楊亦東教授: PCCES 亦存在此問題,待碳足跡系統建立後再設法縮
小。
(2) 黃榮堯教授:請研究單位多參照工程會、農委會要求的試辦案例。
(3) 陳峙霖經理:誤差主要來自工率,而機具的碳足跡占比小,不必太精
確。
3. 應包含之材料與工項?
(1) 黃榮堯教授:材料數量較精準,應以材料為主。
4. 碳足跡數據品質控制
(1) 黃榮堯教授:曾遇過同產品碳係數差六倍,起因於邊界不清楚,若營
建署有決心,可建資料庫並責任更新,便於使用者計算。
5. 待釐清工項用訪談獲得機具工率比率而後作成模組是否恰當?
(1) 楊亦東教授:統計將面臨廠商邊界不一的問題,訪談則需要證明其有
代表性,請研究團隊權衡。
6. 無法直接於具公信力資料庫找到對應之產品碳係數,是否可利用材料成分
進行組合,並列入資料庫?該用何種標準進行碳係數組合?
(1) 陳峙霖經理:以材料成分組合的作法常見,需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7. 新組合工項之審核機制
(1) 楊亦東教授:可考慮油第三方控管碳足跡計算,有助於發展碳交易、
低碳設計。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