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6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66

記錄 2
                                                第二場專家諮詢座談會議

                  一、  會議主題:工程材料與技術之碳排放量估算
                  二、  會議時間:106 年 6 月 27 日上午 10 點 30 分
                  三、  會議地點:營建署 B1 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八德路二段 342 號)

                  四、  出席人員:共 24 位(含委員),見簽到表
                  五、  會議討論事項:
                 (一) 黃榮堯教授
                  1.  碳管理一般是採上游碳揭露、下游計算的方式進行,譬如供應商應提供材

                        料的碳係數,預拌廠依據配比計算出混凝土的碳係數,最後工地人員乘工
                        程數量即可得到工程碳足跡。若從下游推動,會因為邊界不清楚而碳係數
                        差異大,不同的人作計算會有不同考量,曾看過結果差六倍。營建署若能

                        仿低碳聯盟建立碳係數資料庫、責任更新,對於國內工程碳管理將是一大
                        幫助。
                  2.  碳足跡的計算是針對產品考量,ISO14000 對於產品方面的說明也比較多,
                        工程碳足跡則比較偏向服務,既然是服務就不應以產品的標準來要求。
                  3.  針對工項建立模組,譬如建立一個手冊,並且應用現有營建報表,對使用

                        者很便利。問題是此舉會無法區隔工程差異性,使用者計算結果相近,因
                        此想請教研究團隊,碳足跡計算目的為何?使用者是誰?
                  4.  碳揭露是追求絕對正確,但難以達成,同意以低碳設計為目的。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計算碳足跡的目的是希望國內重視碳足跡,在執行綠道路的過程中,同時
                        計算碳足跡,未來能像綠建築針對不同的建築作分類。執行碳盤查、要求
                        供應商提供碳係數、建立資料庫皆非本計畫目的。
                  2.  工程碳足跡的計算會採用現有施工報表。

                 (二) 楊亦東教授
                  1.  國內一千萬以上的工程都需要寫經費電腦估價系統(PCCES),相關人員比
                        較熟悉,若能用 PCCES 結合碳係數,能一次性完成所有工作,但壞處是

                        會面臨與 PCCES 相同的困難,如工項無法拆解、編碼不一致、估算量僅
                        40~50%。研究團隊可考慮是要另外建立一套系統,或從 PCCES 的表單去
                        計算。
                  2.  同意要有完整的資料庫,才能做統一的計算。營建研究院長年來都在維護
                        營建物價的資料庫,工程會則有價格資料庫,兩者作法不同,前者用訪查、

                        後者用統計。訪查則是固定的族群,可能有各自的偏見。統計過去案子結
                        果的困難在於是否剔除有問題的報價,若刪除是否誤導統計意義。請研究
                        團隊評估以統計或訪查方式進行。營建研究院願意與研究團隊討論,維持
                        碳係數資料庫。




                                                            354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