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2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62
3. 美國 Greenroads 有許多指標不適用於台灣,需要修改或刪去這類指標。
五、 營建署道路組
1. 過去以車為本的交通概念,現在已導正為以人爲本的交通運輸觀念。近幾
年來營建署積極補助地方建設,鼓勵設置自行車道和人行道,成效優良。
2. 只要設計有列出的內容,施工都會執行,但是經費與施工難易度仍為設計
考量的重點。
3. 目前道路工程綠化方面頂多保留現地植栽,而外來種植栽引入不多,綠化
的執行內容與成效不太好。一般市區道路很少將生態與綠化納入考量,其
指標配分方面可再斟酌。
六、 營建署中區工程處
1. 道路設計過程中,地方居民最在意的是維持現有道路的功能與空間分配。
2. 道路工程經常遇到管線衝突,而使鋪面經常分區刨鋪,影響道路品質。建
議可以將共通管溝納入指標考量。
七、 營建署南區工程處
1. 市區道路多在定型的都市規劃區或人口密集區,路寬受限,因此生態景觀
的指標分數比較難得到。
2. 道路設計使用的材料多為國內材料,當地材料容易達成,建議指標發展時
可多著墨再生材料。
八、 台灣中小型營造業協會理事長李振卿
1. 環境面配分過高,應再降低 10%,並提高社會面配分。
2. 應針對道路分級或道路位置(市區或郊區)做分類。
3. 人行道與騎樓腹地議題很重要。
4. 水資源應保留,並同時涵蓋基地保水與排水。
5. 綠化指標經常無法落實,最常見就是驗收前植樹。若設計綠化指標,應考
量評估時可能遭遇的問題。
九、 其他提問
1. 資源與材料、能源,及水資源這三類是否能合併為兩個類別?
(1) 林憲德教授:倘若道路使用年限長達 30 年或更久,路燈的耗能仍佔
很大比重,因此路燈的能源效率仍然是重要指標。
(2) 魏健宏教授:宜將能源、資材與水資源合併,分配更多分數權重給生
態景觀。生態景觀的內容多、難度高,若能努力達成,拿到這些分數
才值得。
2. 各類指標權重是否適當?
(1) 魏健宏教授:可仿照綠建築,規定各個指標類別或面向的必要或最低
得分。另外,綜觀各個指標系統,只要能取得約 60%~70%的分數就有
機會獲得最高等級認證,代表每個評估系統中都包含一些難以達成但
具有引導性的指標。當工程逐漸能達成更多指標時,可以定期修訂指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