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1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371
記錄 3
第三場專家諮詢座談會議
一、 會議主題:道路工程之綠成本
二、 會議時間:106 年 9 月 26 日上午 10 點 0 分
三、 會議地點:營建署 B1 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八德路二段 342 號)
四、 出席人員:共 20 位(含委員),見簽到表
五、 會議討論事項:
(一) 蔡亦強主席
1. 近期各工程處皆開始著墨綠道路,公路總局、營建署也積極導入綠道
路評估系統,推動綠道路評估系統後,於人、機、料方面等成本將會
如何增長,請專家提供意見。
(二) 王維志教授
1. 綠道路成本值得探討,因為全世界都在談永續,此研究值得推動。
2. 雖然三個案例皆為道路工程,但是道路工程涉及「隧道」、「橋梁」,
希望未來對「道路工程」可以進一步定義,因為隧道、橋梁的綠色成
本與一般道路會有差異。
3. 美國綠道路評估系統的 61 個指標,有 27 個指標對應到工程會公布的
四個綠色內涵,61 項中是否還有指標可以再增加對應?其對應之邏輯
如何?
4. 未來評估系統是否可以量化,讓廠商可以直接從各項問題中回答是或
不是,來完成綠道路評估。
5. 工地拆除等項目沒有明確歸類,但此項似乎又與綠成本有直接關係,
是否考慮採納,找一個比較有邏輯的對應關係。
6. 綠色成本架構是否可以採用不同的標註,使識別更加清楚。例如「綠
道路相關」,成本可否再細分。
張行道教授回覆:
1. 道路工程以廣義定義,橋梁要計算綠色成本也不難。之後研究團隊會
把「綠色道路」定義清楚,綠色成本架構部分目前較初步,有資料後
會再細分。
(三) 李文欽技正
1. 61 個指標是否可用成本觀念重組,之間是否有相依關係?當初工程會
提出綠色內涵,沒有詳細界定範疇,所以研究團隊不需要拘泥於對應
工程會的四個綠色內涵。61 個指標不一定都要用,可縮減剩幾個綠
成本較相關的指標。
2. 是否可以矩陣評估工項與指標間的綠色成本關係,及工項達成的綠色
機能間的關聯。例如盤式支承的成本如何分配到綠道路指標成本,或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