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156

放量。對組成的了解,亦有助於提高合成材料的資料品質。楊士賢(2017)進行

                  本土熱拌瀝青混凝土材料生產與施工過程的碳盤查,由於揭露資料充分,執行


                  本研究時得以更新碳排係數,提高資料品質。


                       第三層材料如骨材、瀝青、水泥等,其碳排係數來自開採過程與初步處理,

                  絕大部分可直接取得,有利於模組計算。透過三層材料堆疊出成品碳足跡,可


                  透過抽換碳排係數較低之替代材料,降低成品碳足跡。其中又以 B 級的資料庫

                  公司 GaBi、SimaPro 最為完善,受惠於歐洲先進國家較為成熟的環保意識。A

                  級碳排係數主要是通用性高的材料,如柴油、燃料油、電等,其他則以事業廢


                  棄物如飛灰、水淬高爐石粉居多。工程材料則以建築材料為主,受益於本土低

                  碳建築聯盟之收集,然土木材料部份則略為不足。





                                                         成品
                                                      (道路、橋梁)

                                                     第一層材料
                                              (鋪面、預鑄混凝土I型梁...)

                                                     第二層材料
                                                (混凝土、瀝青混凝土...)

                                                     第三層材料
                                                 (骨材、瀝青、水泥...)



                                                  圖 6.1  材料分階標準


                       工程碳足跡之評估有賴材料碳排係數資料蒐集之可靠度,與人為避免錯誤

                  引用,本研究於蒐集碳排係數的時,一同收入各資材之內容描述(技術描述)、


                  生命週期邊界、年份及詳細數據等級(工研院碳足跡數據品質指標系譜矩陣)等 。

                  研究中整理包括能資源(天然氣、汽柴油、電力、水等)、水泥類(水泥、水泥添

                  加物、水泥製品)、金屬類(鋼胚、鋼筋、鋼板、鋼捲、鋼製產品等)、鋪面工程


                  類(瀝青、瀝青混凝土等)、塑膠類(塑膠原料、塑膠製品)、纖維類、礦石與石料



                                                            144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