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70

2008);而台灣綠建築則指出指標應反映資材、能源、水、土地、氣候等地球環

                  保要素(表 3.6 第 1 點)。然而,為了確保指標能夠量化,台灣綠建築決定不納


                  入非量化指標且不涉及社會人文之價值評估(表 3.6 第 2 點及第 5 點)。


                  (2)  使用性



                       為了使評估指標容易採納並執行,指標應反映使用者希望達成的目標,同

                  時具備容易理解、評估、計算及審核之特性,並且與欲達成目標相關(Litman

                  2008b)。台灣綠建築則認定指標應平易近人、貼近生活體驗(表 3.6 第 4 點)。



                  (3)  綜合評估


                       雖然指標內容應簡單明瞭,且台灣綠建築也認為性質相近的指標應合併


                  (表 3.6 第 3 點),然而 Litman (2009)也指出以單一指標涵蓋所有永續面向並不

                  適當,應該以一套(set)指標反映不同永續目標與衝擊。此外,雖然 Ding(2008)


                  認為單面向之指標無法充分評估永續性,應制定多重面向之評估指標,但也發

                  現綜合性指標往往使評估內容變得繁複。故指標雖然應能涵蓋多個面向,但仍

                  應避免指標內容過於繁複。



                  (4)  區域性與完整性


                       Ding (2008)發現多數建築評估方法都是為地方需求而發展的,而 Adelle 與


                  Pallemaerts (2009)也指出指標往往用於協助地方設計者與管理者評估政策效益

                  以達到永續發展。然而,Ding (2008)也發現指標往往為涵蓋所有環境面準則而

                  朝通用性質發展,反而模糊了指標的評估目標,使得指標變得繁瑣。



                            經由以上探討,發現指標除要能容易使用,也要考量指標的永續面向、

                  多面向評估、完整性與區域性等要素。然而,這些考量經常相互矛盾,無法同










                                                             58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