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1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231

EC4 暴雨最佳管理做法指標檢核表如表 8.7 所示,滿分 4 分。案例 EC4 得

                  分結果示於表 8.7,並說明如何達成指標要求。

                  (1)  要求

                       依據案例報告附錄 2.5 節,劦盛公司提出逕流量計算的相關說明,包含集

                  水分區、設計再現期、逕流係數等計算假設。另外,由附錄 2.5 節表 EW8.1 逕

                                                                          2
                  流量檢核表顯示,台中潭子案總開發面積 15,915m 中,設置入滲溝、雨花園等

                                                                             3
                                           2
                  BMPs 面積約 525.21m ,本工程實際收集約 286.64m ,大於應收集降雨逕流體
                              3
                  積 238.73m ,符合規範需求。

                       但依據本指標要求,透過參照「建築基地保水設計技術規範修正規定」之

                  基地保水指標設計值公式計算綠地保水量,計算式如下:


                  道路基本資料

                                                       2
                       1.   開發基地面積= 15,359m
                                                    2
                       2.   透水鋪面(原有)= 0 m

                                               2
                       3.   草溝(新增)= 0 m
                                                 2
                       4.   綠地(新增)= 845m
                       5.   施工工期=450 天


                  BMPs 設計概要

                                                                                        2
                       人行道種植多樣性植栽,設施帶及綠帶面積總計為 845 m 。
                  逕流量計算


                       國内對於 BMPs 之保水能力計算,可參照「建築基地保水設計技術規範修

                  正規定」之基地保水指標設計值公式(營建署  2012),其公式如下:


                                                              ’   ∑         
                                        指標設計值 λ  =              =     =1
                                                             0      0×  ×  
                                                                      3
                                 ’
                        式中,Q :  各類保水設計之保水量總和(m ),即∑                                      ;
                                                                                 =1
                            Q0:  原土地保水量;

                            Qi:  各類保水設計之保水量(m );
                                                              3



                                                            219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