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4 - 市區道路工程規劃及設計規範之研究
P. 374

90.04.20『市區道路工程設計規範之研究』【設計組】
                                      專家學者意見溝通交流會審查意見



            發言人 許委員榮輝                                                         研究單位回覆
             發言  1.植栽栽植方法、時間等,於設計時,設計規 1.原則性規範本規範已列
             意見        範即會加以規範說明,葉片樹種分類等若直                                      入,樹種明訂係由於實

                       接明訂,易造成設計時可選擇範圍過小,建                                      務單位之建議需要。

                       議可列表參考,不需詳述應植栽之種類,而
                       改以原則性規範。例如改為:人行道植栽以
                       遮蔭為主…。


            發言人 陳委員榮河                                                         研究單位回覆

             發言  1.本設計規範與營建署施工說明書有部份規定 1.會同營建署相關單位共
             意見        不一致,例如:  CBR值、深度等之規定,                                    同校對討論之。

                       因同屬營建署頒佈之規範,宜力求一致。                                     2.將新規範中之土壤級配

                     2.土壤級配之規定,分佈範圍太過於詳細,取                                      規定予以簡化之。
                       樣時不易達成,極易引發問題,建議可考慮 3.已新增新的設計方法。
                       用最後成果控制之,亦即不管土壤為何,只 4.出處來源自台北市市區

                       要CBR強度達到要求即合乎規定等。                                        道路工程設計規範。
                     3.建議規範中重新修正加入新的設計方法。                                     5.第四點已於規範中刪除

                     4.報告中規定鑽探取樣的距離、深度等,其參                                      。
                       考文獻資料應註明其來源、出處。                                        6.打字錯誤,已修正。

                     5.期中報告第6-2頁鑽孔深度規定須達設計路                                   7.此建議予以比照辦理。

                       基標高以下120公分……鑽孔宜透過各透水
                       層,伸入至邊溝線下之不透水土層內。若無
                       透水層時應如何處理?第四點規定既成道路

                       鑽孔深度在設計路基標高以下1.2公尺者,

                       ……超過1.2公尺以下,……。該二者均為
                       1.2公尺,其分野為何?
                     6.第6-5頁第五行,應修正為『(改良Procter壓

                       試驗法)所得最大乾密度』。

                     7.第6-29頁表6.18有規定『凍脹現象路基』,
                       惟台灣地區並無該現象產生之可能,建議可
                       考量予以刪除。


            發言人 林委員炳森                                                         研究單位回覆



                                                        附錄 1-5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