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59
並且配合季節日照常短進行調整。
李振卿(2012)建立永續公共工程山區道路指標,分為環境保育、經濟發展、
社會公義、地質水文、災害管理、鋪面技術、邊坡擋土、橋梁工程,及隧道工
程等 9 項評估指標,共 44 項評估準則,評估山區道路的永續程度。例如環境
保育指標,其評估準則包含防治廢棄物公害、保護生物多樣性計畫、環境維護
管理計畫、地質生態氣候環境報告資訊,及道路生態環境敏感區記錄報告等 5
項,衡量山區道路的永續程度於每一項準則中屬於弱度永續、中度永續或強度
永續。
由以上可知,道路工程所牽涉的因子種類繁多,各研究除找出於不同面向
影響道路永續性的因子外,亦探究各因子、評估項目之重要性,作為衡量道路
永續性之評估工具。此等文獻提出的永續指標,都是後續發展綠道路評估指標
內容的參考來源,可從中找出適合市區道路使用的指標,進一步深入發展評估
內容。
3.1.3 永續績效衡量與計算
Ramani et al. (2011)提出供美國州政府交通運輸部門使用績效衡量的永續
性提升工具,將永續概念結合運輸系統,發展衡量交通運輸永續性之架構,並
連結政府目標找出相關指標與度量因子。此研究提供績效衡量方式,建立永續
評估架構,使道路之永續性能有系統性的評估。
道路之永續性多以生命週期評估(Life-cycle assessment, LCA) (Horvath
2003; DiStefano and Belenky 2009; Gschösser et al. 2012),藉由研究建立的
評估方式,監控並減少於生命週期各階段之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排放。
Zhang et al. (2010)以 LCA 方式,最佳化鋪面工程生命週期之碳排與能源消耗,
並預期可減少全生命週期 5~30%之能源使用、4~40%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減少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