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60
混凝土、瀝青等使用量,降低 0.4~12%之成本。
Cass and Mukherjee (2011)指出道路工程以材料、設備、燃油使用等產生之
溫室氣體比例最多,占施工總排放量之 90~94%,而機具使用與運輸合占 6~10%。
但道路工程不僅只有施工階段影響碳排放,生命週期各階段亦須有所考量。
除減少道路工程之溫室氣體排放或能源消耗外,道路永續亦有考量不同面
向之研究,如須考量生活品質(Fischer and Amekudzi 2011),或以 BMP 評估永
續效益(Hunt et al. 2011;Houdeshel et al. 2011)。此些研究探討道路工程於社會
面、環境面之影響,並使用測量因子,衡量各種做法之優缺點及效益,使決策
能有所依據。
3.2 國內外永續評估系統及指標相關作法
本研究發展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需借鏡國內外永續評估系統的執
行經驗,了解評估類別及評估指標的相關作法,從中篩選適合市區道路使用的
綠道路指標,確認各指標於台灣工程實務或政策推動的可操作性,建立市區道
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初步架構與指標。3.2.1 節先回顧國內外綠建築評估系統,
綠建築已在國內外運行多年,相關評估及執行作法值得參考。3.2.2 節整理國外
基礎設施與道路評估系統,這是與綠道路最相關的永續評估系統。3.2.3 節檢視
永續評估系統訂定評估類別與指標的原則,3.2.4 節進一步比較分析不同評估系
統間評估類別的異同。3.2.5 節整理永續道路案例,3.2.6 節檢視與綠道路指標
相關的法規。3.2 節回顧、整理、分析、比較的內容,都是形成第二章建立的市
區綠道路評估系統架構與指標之重要依據。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