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53

Assessment Indicators, KAI),提出市場供需、財務風險、公眾安全、地方發展、

                  水質影響及土地汙染等 20 個主要因子,評估基礎設施計畫的永續性。



                       國內研究如陳韶賜及游本志(2001)就環境、生態、資源等三個層面建立指

                  標,將工程區分為道路、軌道、水岸、坡地四類,各評估層面下分別訂立共 15


                  項評估指標,但多為環境面項目。黃榮堯及郭瓊瑩(2002)建立永續三面向的 10

                  個評估指標,如自然保育、節能、水土保持、減廢、綠化、資材、安全舒適、

                  公平發展、文化保存、成本效益等,對道路以外的不同工程種類擬出概括性評


                  估方式。


                       雖然台灣目前沒有自己的永續道路評分系統,但工程會(2001)針對道路工


                  程考量綠營建,綠營建指公共工程於規劃、設計、施工及完工營運各階段,考

                  量節能、減量、減廢、資源有效利用,及維護管理等措施之營建行為。



                       陳章鵬及李育明(2004)提出道路工程綠營建審議指標,見表 3.1,由三個主

                  項指標群,社會經濟、資源善用和生態環境結合而成,再由主指標群向下分細

                  項指標群,共 17 項,可以利用這些指標群來檢視永續道路狀況。



                       葉政黌(2004)提出綠營建設計的六個面向評估指標,包括生態、綠化、資

                  材、減廢、保水、節能。生態應注意現況環境調查、棲地破壞等;綠化評估種


                  植原生植物、植被復育等;資材考量再生建材、環保材料的利用等;減廢要求

                  設計對環境干擾小的構造型式、最小土方開挖量等;保水建議採用透水鋪面、

                  直接滲透等;節能考量設計平緩之坡面、採用自然能源如太陽能等。

















                                                             4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