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52

連結,達成生態功能,並提升路廊環境面之永續性。



                       荷蘭、瑞典及英國訂定永續交通之相關法規,如監控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等,以因應氣候變遷(Gudmundsson et al. 2011)。美國各州亦考量交通設施之永

                  續性,如堪薩斯州藉由考量雨水逕流品質與公眾健康兩個面向,提升交通運輸


                  設施之永續性(Johnson and White 2010)。由此可知,永續交通結合政府政策為

                  各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一(Litman and Burwell 2006)。



                       國內近年來也開始要求工程永續,如營建工程已被要求於全生命週期考量

                  永續(工程會  2008),台灣的公共建設被要求採用具節能減碳概念之工法、材料、

                  設計,其比例不低於預算百分之十(經建會  2009)。然而僅有單獨面向之考量,


                  並以節能減碳為首要目標,於道路、運輸工程仍無全盤、系統考量永續的方法。

                  因此,永續交通仍待政府發展,並藉由研究提升道路整體的永續性。



                  3.1.2  永續設計指標與架構



                       績效評估需要使用指標(Chang  1998),有指標較易進一步討論、溝通

                  (Thabrew et al. 2009)。設計過程整合永續考量,會比傳統設計多出一些設計準


                  則或議題,再經由相關永續指標,比較、權衡此等永續準則或議題,設計能否

                  加上考量(Azapagic et al. 2006)。為建立標準及增加永續之正面影響,發展指標

                  能幫助找到關鍵議題之衡量方式,以及什麼必須以指標來衡量(López  and


                  Sánchez 2011)。


                       近年不少與永續交通相關的指標研究,如 Oswald and McNeil (2010)發展一


                  套評估永續廊道(sustainable corridors)的永續指標共 37 個,評估永續廊道在土

                  地使用、基礎建設、施工,及創新與設計等四面向的績效。研究中多數指標經


                  由調整或是修改現有綠建築指標而得,如暴雨管理、光害等,各指標對永續的

                  重要性以權重區分。Shen et al. (2011)建立永續基礎建設的主要評估指標(Key




                                                             40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