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110

續性,可再得 1 分。或者,建立新的連接方式,例如增設自行車道,可得 2 分 。

                  又或者,為貨運或高乘載車輛,提供專用車道,也可得 2 分。


                       文件方面,設計者需提供設計圖說,及設計後多重運輸模式整合與改善成


                  果報告。


                                        表 4.18  多重運輸模式連接要求與文件

                      目標  鼓勵計畫中新的或改進的多重運輸模式連接
                              1.  計畫符合或優於國際消防法規(International Fire Code)之車輛通行

                                   標準(第 16.04 條)
                              2.  確定計畫地面交通模式的類型和數量,至少考慮人行、自行車、
                      要求
                                   公共交通、高乘載車輛、貨運等模式。
                              3.  簡短描述計畫的多重運輸模式間的連接性。

                              4.  改善、更新、增設計畫的運輸模式。
                              1.  設計圖說。
                      文件
                              2.  多重運輸模式整合與改善成果報告。


                  4.6.2  非機動運輸(AL5)



                       AL5 非機動運輸指標目的為改善社區的行人、腳踏車或其他活動模式的計


                  畫設施,其要求與文件整理如表 4.19 所示。AL5 指標可由三種途徑達成要求;

                  途徑 1 為優先或專用通路,途徑 2 為空間的重新分配,途徑 3 為設施改善。


                       若選擇途徑1 優先或專用通路,要求提供專用且分級分隔路口的機動設施、

                  平面十字路口的優先信號裝置,或設置新的專用設施。若選擇途徑 2 空間的重


                  新分配,要求拓寬現有的行人或自行車專用通道、建立此等通道設施的共享空

                  間、重新分配機動車輛的使用空間(道路瘦身)、提供自行車逆行設施、於行人


                  或自行車通道設施與機動車輛通道設施間提供一個緩衝區域(邊緣區),或於行

                  人或自行車通道設施與鄰近建築物間提供一個緩衝區域(街面區)。若選擇途徑

                  3 設施改善,要求計畫範圍內設置公共自行車設施(計畫完工後起算合約至少 5







                                                             98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