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首頁 / 提升道路品質計畫 / 主題案例報導

提升道路品質-主題案例報導

圓通路大變身!人行道暢「通」又好「行」

圓通路大變身!人行道暢「通」又好「行」

圖片1

  圓通路不「通」、人行道難「行」,這是過去民眾詬病這條對行人不友善道路的嘲諷!但是,在新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執行該路段(中正路–圓通路116巷)人行道及附屬改善工程猶如「大變身」,擋路的電箱遷移及雜亂的纜線下地改善城市街道景觀,人行道寬度也極大化,提供行人安全整齊的通行空間。

改善城市街道景觀,人行道寬度極大化

  圓通路(中正路–圓通路116巷)人口密集度極高,為中和極繁忙的重商業區,且鄰近雙和醫院、學校、幼兒園、圖書館,加上沿路公寓大廈林立,往來行走民眾繁多,原本兩側最窄僅0.7公尺,平均也僅約1.4公尺寬的人行道已經非常狹窄,且因位處中和的管線轉接重點區域,人行道上又到處可見電線桿、路燈、電箱等阻擋通道,加上車輛違停人行道狀況嚴重,以致民眾常被迫走在路上與車爭道,險象環生,因此新北養工處爭取營建署前瞻計畫補助施做改善人行道工程。

圖片2

整併翻修路側水溝,人行道寬度極大化

  一般道路如果夠寬,可以往道路爭取人行空間,但是圓通路為僅15公尺寬的計畫道路,又是中和重要聯絡道路,新北市養工處副總工程司廖學志表示:「如何有限道路寬度下,將人行空間做到最大化是一大挑戰」,此案目標是將人行道增加寬度為2.2公尺,即使最小也要有1.5公尺寬,採取作法是整併翻修靠路側的水溝及縮減部份道路寬度,增加約80公分的人行道寬度,並將大量的電箱、路燈、路樹改配置於靠車道邊的設施帶,使人行空間可以分離獨立。

圖片3

機車違規停放,行人寸步難行

  原本已建置約20年的人行道,老舊破損,大部分區段過去配置未符合無障礙通行,也藉由此次工程改善,經過調整人行道高程,讓輪椅族和推娃娃車家長更加便利,動線更加順暢,不再有通行阻斷的困擾。另與台電協調,將電桿下地及施做共同管溝讓雜亂的纜線下地,並利用增加的設施帶空間加強綠化,改善街道景觀,並且增加人行道透水面積,朝向海綿城市透水保水等綠化生態效益。

  此外,違停改善部分,除協調店家在街廓前劃設機車格增加停車空間,廖學志認為關鍵在於跟店家不斷溝通,因為店家為上貨方便會在自己店家前設置斜坡道,結果導致其他車輛也容易騎上來造成違停,此次工程只要不符合斜坡道設置規範的都破除,過程中店家都會找民代陳情協調,但很感謝民代在了解這麼做的原因後,都會幫忙轉而說服店家支持,在經過多次反覆溝通,店家多能理解「對自己是便利,對多數民眾卻造成行的困難」,現在圓通路人行道機車違停改善,對市容景觀也是正向幫助。

圖片4

營造友善人行環境,提升民眾好感度

  支持並積極爭取這項計畫的立委江永昌強調,營造行人安全友善的步行空間,提供舒適生活環境是人民所期盼的,感謝內政部營建署核定經費,及新北市政府提案共同努力爭取,中央地方攜手合作提供人民更優質的公共設施

  過去每年民眾反映圓通路的人行道案件很多,現在幾乎都沒有,廖學志說「民眾〝無感〞就是〝有感〞」,因為人行道改善,民眾抱怨減少,就是推動道路維護工作最大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