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2 - 建立市區道路之綠道路評估系統
P. 272

好的政策會引導設計與施工,例如多年前國道六號納入大跨徑橋梁,因應

                  永續工程減量設計概念(國工局  2008)。當時橋梁設計採用大跨徑不多,設計的


                  主要困難來自經驗不足(蔡雅雯  2011),但多年後的現在,道路橋梁採大跨徑設

                  計減少落墩柱的減量設計,似乎成為台灣橋梁設計的常態,現時再去訪談設計

                  者,大跨徑設計已不如當初的困難。



                       經由執行效益分析,觀察量化指標數值的演變、質化指標達成分數的變化、

                  工程界及民眾對綠道路的熟悉度,甚至可檢視綠道路政策對於各縣市政府有否


                  額外效益,例如綠道路指標可與國際接軌(如與 SDGs 連結),各縣市政府藉由

                  宣傳綠道路的永續執行成果,使其城市評比提升。綠道路做的成效用以做為長

                  期政策推廣與持續發展之利基。


                  2.  傳承綠道路發展經驗,使綠道路政策普及化。


                          營建署推行綠道路,屬於中央政策,政策運行一段時間後,若能普及至各


                  縣市政府,例如縣市政府因應綠道路執行制定相關自治要點,主動落實綠道路

                  於縣市政府管轄的道路計畫,如此綠道路的推行才有意義。



                          另外,營建署發展的綠道路評估指標適用市區道路,但其他道路系統如高

                  速公路、快速道路等,未能完全涵蓋。但綠道路發展經驗可以傳承,經由內政

                  府營建署綠道路發展模式,交通部管轄的高公局、公路總局等道路主管機關,


                  也能發展適用高速公路、快速道路的綠道路評估指標,將綠道路政策普及適用

                  於各類型道路,如此台灣道路工程的永續成效才能全面提升。


                  3.  更新綠道路手冊


                          綠道路評估系統與指標也必須與時俱進,一段時間發展之後,國外永續工

                  程或有新思維,跟隨著屆時國際議題、國內工程界執行永續能力的提升,更新










                                                            260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