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與特色

改善前後斷面- 「民權路口大廣場」

既有大廣場陰暗潮濕:

* 板橋高中前大廣場雜亂且陰暗潮濕,民眾難進入休憩。

* 電箱及石椅阻礙致人行動線蜿蜒難行走,且易踢撞設施造成危險。


打造舒適的綠意空間:

* 運用灰色調RC矮牆分隔人行及後方休憩綠地,前方為寬敞透水鋪面人行道、後方有山丘上之步道引人入勝。

* 協調台電遷移電箱至RC矮牆間、並利用矮牆面設置休憩座椅。

圖說
民權路口大廣場
#01 施工前後照片對照
民權路口大廣場施工前 民權路口大廣場施工後

改善前後斷面- 「文化路段」

人行動線不佳:

* 觀光動線側路樹位於人行道中央切割人行動線,且立桿等公共設施凌亂造成阻礙。

* 住商生活側則路樹盤根及立桿等公共設施占據人行道。


利用遷移路樹、設施整併拓寬人行淨空:

* 觀光動線側遷移整併路樹、立桿至人行道兩側長綠帶兼設施帶,中間寬3M以上空間可為人行自行車共道的觀光步道外,亦為安全通學廊道。

* 住商生活側拉長綠帶供路樹根系生長,立桿等設施整併其中人行淨空達1.5M以上。

圖說
文化路段
#02 施工前後照片對照
文化路段施工前 文化路段施工後

改善前後斷面- 「北門街段」

公共設施阻礙:

* 既有人行道上路樹、立桿、高架電箱等配置雜亂致人行淨空不足。

* 汽機車格配置不佳,機車停上人行道影響商業老街通行人潮。


設置島式設施帶兼機車格:

* 利用原停車格間之空間設置島式設施帶並遷移公共設施,使人行淨空達1.8M以上、恢復寬敞商業市街。

* 重新配置汽機車格,避免機車停上人行道。

圖說
北門街段改善
#03 施工前後照片對照
北門街段施工前 北門街段施工後

運用「3大手法」打造安全寬敞的觀光兼通學步道

手法 1: 「人本環境打通」

圖說
公有地協調活化及汽機車停車重新規劃,使人行、車行各行其道,人行保障。
圖說
各路口均有完善無障礙坡道及導盲設施
圖說
人行道與騎樓串聯->依據相對高程、律定不同收邊樣態

手法 2: 「通學廊道改善」

圖說
板橋國小前家長接送臨停區的規劃,使人行、車行,分區各行其道,安全有序。
#04 施工前後照片對照
板橋國小前家長接送臨停區施工前1 板橋國小前家長接送臨停區施工後1
#05 施工前後照片對照
板橋國小前家長接送臨停區施工前2 板橋國小前家長接送臨停區施工後2

手法 3: 「電箱纜線清整」

圖說
電桿下地、電箱遷移至設施帶、並設置中性色調的木格柵,同時融入融合區及古城區,共 10 座。

3 大手法內包含 4 大技術

技術 1: 「全模組預鑄緣石及鋪磚計畫」

* 遵循「府中雙城」採3種尺寸組合呈現由灰色至紅色漸變,呈現新城至古城意象

* 完善的鋪磚規劃,複雜的磚形仍能與緣石整磚對縫

* 完善的溝蓋計畫,溝蓋內不會有碎磚、日後維管方便

圖說
複雜的磚形仍能與緣石整磚對縫,組合成三種樣態
圖說
【左圖】直線段(磚面、水溝蓋、洩水孔)對縫【右圖】紅色及灰色磚型及府中雙城LOGO
圖說
【左圖】直角型停車彎島頭對縫【右圖】化妝溝蓋內為大塊整數磚

技術 2: 「環境保育」

* 透水鋪面下滲26.83m3(18.70%)→綠帶下滲

* 32.62m3(22.74%)→滲流井蓄洪

* 17.02m3(11.86%)→回歸正常排水66.99m3(46.70%)

* 1場每小時162.3mm(相當於每秒0.0045cm) 豪雨連下15分鐘,有143.46m3水量

圖說
示意圖

技術 3: 「BIM檢核」

* 創新工法以「 3D BIM」驗算人行高差後施作

* 原人行道與騎樓高差達0.4M->增設兩階式隔離綠帶->墊高人行道後減低與騎樓高差

圖說
示意圖
圖說
以「 3D BIM」驗算人行高差後施作

技術 4: 「異質介面完整收邊」

圖說
道路AC與溝蓋PC間筆直線條
圖說
利用本案特殊磚型,人行道與樹圍石、騎樓介面完整收邊、不切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