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
道路行,生活更有型
哪些錯誤的道路是我們不要的呢?來看看「道路行‧生活更有型」
各式各樣的道路錯誤樣態,充斥在我們周圍,有的是路面鋪面破損、有的是汽機車佔用人行道,也有些設施阻擋了行人的通行,像是車牌、消防栓、人口蓋等等,這些道障都妨害到大家用路的舒適與安全!想知道我們的道路該怎麼改善嗎?趕快點擊下面的圖案,一起來看看吧!
內容包含:
- 我是小路,每天我最開心就是看到學生們一邊聊天一邊去上學;阿伯牽著阿婆慢慢的散步;運動的民眾快樂的奔跑。
- 有哪些路況也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呢?
- 當然,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像是騎士隨便停放汽機車在人行道或者是自行車道;堆放物品佔用人行道;騎樓跟人行道介面不平整,讓民眾行走危險。
- 我最常聽到大人告誡小孩「馬路如虎口」要小心安全。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00至102年行人道路交通事故傷亡肇事原因分析46,282人中 沒有依規定穿越道路的佔百分之 十八點一九 也就是說有 8千4百1十7人而穿越道路未注意來車的有 百分之 十五點二七,總計是 7千零六十九人,真是很可怕的數字呢!
- 你知道嗎,我們在人行道常見的郵筒、電力變電箱、候車亭、公車站牌、天橋電信設備、人孔蓋、消防栓也是讓造成通行困難的障礙呢。
- 一個健全的無障礙通行的公共通行空間好處多多,可以提供多元的身障族群、增加青少年戶外休閒空間,保障用路人的安全。
- 你知道嗎!在美國人行徒步發展導向系統,用都市內人行道動線系統和舒適的步行空間規劃,連結大眾運輸交通和跟生活機能,增加民眾對道路的使用,減少對自用汽機車的依賴。
- 你知道嗎!在英國社區安全區規劃,在舊社區及既有街道,利用各家庭可以共同享有的公共空間,鼓勵街道使用,並利用警示型得標誌標線,降低車行交通速度,以保障民眾公共空間的安全。
- 你知道嗎!在臺灣營建署從民國95迄今積極透過市區道路人本環境建設計畫、生活圈計畫推動公共空間無障礙環境,建立以人為本的公共通行權。這10年執行績效顯著包括:1.改造後搭人行道總長度可以繞台北市66.57圈2.改造後的綠地面積新增相當於2個大安森林公園3.改造後的自行車總長度可以繞台灣0.57圈。
- 告訴你,建立無障礙、便利性及安全性的優質人行環境SO Easy,從我們日常生活發揮三心二意(關心、耐心、愛心;在意、建議)做起。
- 我是小路,實現安全、舒適、無障礙公共通行空間環境,不能沒有你! 讓我們一起為「人本交通路、無礙慢步行、行騎健康樂、永續好生活」共同努力。